•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当前位置: 首页 > 辣眼时评 > 罗竖一:中国需要雷锋精神然不必设立“雷锋奖”

罗竖一:中国需要雷锋精神然不必设立“雷锋奖”

2012-03-10 14:26:47 编辑:郭岐川 作者:罗竖一 来源: 市长杂志 浏览次数:0

2012年3月7日,新华网转载自中国新闻网的题为《解密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雷锋:有爱的文艺青年》文章显示: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一本名为“革命说明书”之《雷锋》一书正式出版,从全新的角度和现代的目光解读雷锋,向世人展示真实全面的雷锋形象。书中的雷锋,是摆拍最多的雷锋,是时尚青年,也是写小说诗歌的文艺青年。书中还披露雷锋的秘密爱情,也告诉世人雷锋为何成为全世界的顶级模范?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

由此可见,世人从前所了解的雷锋,普遍是不尽真实全面的雷锋。而就一定意义来说,《雷锋》一书能够正式出版,且被权威媒体予以报道,这是包括宣传部门、新闻出版单位、中国学者等在内的有关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视历史的重要体现。

世人全面地认知雷锋这位被《雷锋》编著者之一、《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先生誉为“神人”型的先进,显然是需要一段时日的。譬如,过去世人多认为雷锋是默默奉献,可事实上雷锋“摆拍”不少且声名远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默默奉献。

然而,据2012年3月5日《潇湘晨报》报道,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在湘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创新载体方式,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以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为第一提案人的该提案建议,参照茅盾文学奖等以个人名称命名的行业最高奖项,设立“雷锋奖”,每年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将奖项颁给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公民标杆,使“雷锋奖”固化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最高荣誉奖项。

一般而言,提出上述提案之政协委员的初衷是善意的,是希望通过设立“雷锋奖”来提升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但笔者认为,中国需要雷锋精神然不必设立“雷锋奖”。

为何如此呢?

首先,当年现实生活中的雷锋,跟通常宣传中的“雷锋精神”之主要载体雷锋,事实上确有一定的差距。

雷锋,无疑是“雷锋精神”的主要载体。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作为生命个体的雷锋,其实也具备一般人的不少品性,甚至还喜好“摆造型”。

譬如,据2006年3月5日《大连晚报》报道,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