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风采 > 宁阳东疏:老党员义务理发40载

宁阳东疏:老党员义务理发40载

2011-09-06 23:53:44 编辑:郭岐川 作者:沈爱国 赵海燕 来源: 中国网先锋中国 浏览次数:0

在宁阳县东疏镇潘茂村,有一位受群众广泛赞誉的"业余理发师",他就是煤矿退休工人、共产党员潘礼佃。他身材瘦小,一头花白短发,今年虽然已经75岁了,但精神头儿十足。在常人眼里,潘礼佃每月拿着丰厚的退休金,按道理讲本应享享清福,但他却从未清闲过,总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么。

光明网鲁南频道(特约记者沈爱国 赵海燕) 在宁阳县东疏镇潘茂村,有一位受群众广泛赞誉的"业余理发师",他就是煤矿退休工人、共产党员潘礼佃。

近日,记者走进潘礼佃老人的家,结识了这位热心并快乐着的老人。眼前的潘礼佃,身材瘦小,一头花白短发,今年虽然已经75岁了,但精神头儿十足。在常人眼里,潘礼佃每月拿着丰厚的退休金,按道理讲本应享享清福,但他却从未清闲过,总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么。

1958年,潘礼佃作为部队送粮草的民夫被送到新汶煤矿,从此成为一名煤矿工人。不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潘礼佃整天琢磨着做点什么事情来回报党对自己的培养。他看到工友们理发不及时、不方便,便学会了理发,然后又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工具,利用工余时间免费为工友们理发。就这样,从1969年一直坚持到退休,潘礼佃义务为工友们理发18年。

1987年,潘礼佃退休回到自己老家东疏镇潘茂村。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员关系转到村里。退休后的清闲舒适生活,让潘礼佃反而觉得不适应,总是感觉这样闲下去对不起党这么多年来的培养。在村里转了若干圈后,看到村里没有理发店,听说村里的人理发都要到镇上去,他脑门灵机一动,一下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村里没有理发店,我何不重操老手艺,为乡亲们提供方便呢?对,还干理发!"

说到理发,年轻人可能会嫌自己手艺差,那咱就给娃娃们理、给老头儿们理!说干就干,他每天在放学的时间蹲在校门口,看到哪个孩子头发脏了、长了,就把孩子带到家里去剃个头。一开始有的家长还不放心,悄悄跟着去看看这潘老头儿到底搞得啥名堂。时间一天天过去,村里人渐渐习惯了"孩子要理发,就找潘爷爷"。而村子里的老头儿们,头发长了更是自然而然地来到潘老头儿家,既有茶水喝,又能干干净净地洗个头、理个发,还能一起聊聊天,何乐而不为?

转眼22年过去了,问起潘礼佃这20多年到底给多少孩子和老头儿们理过发,老人笑着说:"那我可算不准,不过当时的娃娃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娃娃喽,现在我又为这些小家伙们剃头呢!"又问起老人这20多年来用坏了多少套理发工具、耗费了多少水电,他又笑了:"这个账可没法算,我也不知道,他们到我这里来理发,我心里高兴得很,还算什么账啊!"

当问起老人的三轮车是不是为了接送孩子方便时,潘礼佃说:"不是,这是带病人看病用的。"原来,除了理发,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带村里的病人去看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忙自己的事业,家里如果有个老人病了什么的,往往顾不上来。想到这,潘礼佃便买了一辆摩托三轮车,谁家的老人如果患了腰腿疼、要去医院针灸拔罐什么的,他都会主动地用自己的三轮车拉着去,并在医院陪伴,治疗结束后再安全送回家。村里有个叫潘教东的,50来岁就得了脑血栓,潘礼佃得知情况后急坏了,担心因治疗不及时导致后果会更严重。他四处打听到针灸能对这种病有所帮助时,说什么也得拉着潘教东去医院治疗。每天从家里接到医院,再从医院送回家中,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潘礼佃从没有退缩过。潘教东的儿子实在过意不去,提出要给老人的摩托车加油,被他婉言谢绝了。现在潘教东的病情已基本好转,生活能够自理了。

现如今,潘礼佃已年过古稀,却依然快乐地忙碌着,理发工具已由手动换成电动的,三轮车也由摩托换成电动的,每次有人要求对他表示谢意时,他都会风趣地说:"谢什么!我这是回报社会呢!"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