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风采 > 我国农产品生产陷追涨杀跌怪圈 调控能力调控

我国农产品生产陷追涨杀跌怪圈 调控能力调控

2011-06-19 07:42:37 编辑:郭岐川 作者:赵永平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0

近日两则新闻引人关注。

一则是关于猪价。5月份全国生猪价格同比上涨了40.4%,创下2008年来的新高。一则是关于蒜价。进入6月,山东金乡等主产区的蒜价格下跌近一半,囤积严重仍无人收购。

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是市场客观规律,但价格大起大落,肯定对市场无益。今年猪价涨了,养猪户担心价格哪天又可能大跌下去。同样,从去年“蒜你狠”到今年“蒜你贱”,让许多蒜农措手不及。

事实上,这些年农产品市场“多了少、少了多”,“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持续上演,农产品生产一直走不出“追涨杀跌”这个怪圈。

价格“怪圈”暴露出信息监测引导不足。长期以来,关注农村生产环节少;重视市场价格监测,忽视市场预警、研判。难怪养殖户说,都知道猪多价贱、猪少价升,可到哪儿能查到管用的信息?种植户说,都知道不要盲目“跟风”, 可谁帮我们判断市场信息?缺乏生产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很多还要靠经验,等到价格波动了,再做出反应已经来不及了。

价格“怪圈”也反映出调控能力不强。一些地方临时性、补救性措施多,预控性的事先干预较少。不仅如此,调控措施大多都比市场“慢半拍”, 习惯“短平快”的调控,打压价格,或扩大生产规模,这种“急就章”的被动调控,往往会形成过度干预,释放出错误的市场信号,违背了市场规律。去年蔬菜行情看涨,各方反应有些过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场信号,抬高了农民的销售预期,这也是年初蔬菜集中供应、生产过剩的原因之一。

说到底,“追涨杀跌”的深层矛盾还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即便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养猪业,规模化养殖也只占40%。小规模分散经营是农业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现状。走出“追涨杀跌”怪圈,一方面,要加强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监测服务与引导,价格调控要把握好时机、方式和角度。另一方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完善对各类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让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引导农产品供求实现均衡。

走出“追涨杀跌”怪圈,确保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今后要补的课还很多。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