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当前位置: 首页 > 辣眼时评 > 罗竖一:“重建”圆明园实际上是劳民伤财

罗竖一:“重建”圆明园实际上是劳民伤财

2011-12-10 02:18:41 编辑:郭岐川 作者:罗竖一 来源: 市长杂志辣眼时评 浏览次数:0

2011年12月8日金羊网等媒体援引自东方网的消息称,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重建圆明园的提议。

2011年12月8日金羊网等媒体援引自东方网的消息称,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重建圆明园的提议。此提议一出,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作为此次提议的发起方,北京市人大在此之后却并无下文。面对社会上褒贬不一的声音,和诸多专家学者关于重建细节的疑问,相关部门却一直未予以回应。采访过程中,记者从相关人员处辗转听到传闻:由于社会各界对重建圆明园提议颇有微词,北京市人大目前对此也未有进一步的表态或说明。登录北京市人大的官方网站,也并未看到有关圆明园重建一事的相关内容,甚至连网站上涉及当日“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议案的新闻中,也未出现圆明园的字样。

由此可见,官方对所谓的“重建”圆明园持非常审慎的态度。

然包括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先生等在内的“重建派”代表人物,至今仍然在尽其全力呼吁;并且于12月7日在“中经名博会”节目录制现场,跟笔者这个“废墟派”之一者进行了较为激烈的对垒。其实,正像笔者在“中经名博会”节目录制现场所讲,“重建”圆明园能否行得通,主要取决于决策层和资金等。然如笔者12月8日发表的时评文章所指,“重建”圆明园客观上是“破坏”历史。尽管不排除“重建派”人士中确有主观善意者。

事实上,能让“重建”圆明园之幻想成为泡影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重建”圆明园实际上是劳民伤财。

有关权威历史资料显示,规模性的圆明园建设,开始于康熙46年,直至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烧毁,修建圆明园耗时150多年。专家估计前后投入资金高达6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20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还不包括园内的陈设、家具及珍玩字画。

显而易见,建设和装饰圆明园耗资巨大,可谓劳民伤财,亦为国耻。

试想:假如当初清政府把这笔钱用在教育、科技、国防等上面,而不要用于营造圆明园——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那么会有中国近代的落伍和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吗?

据媒体报道,2006年有民营企业家打算在浙江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预算高达200亿元。

毫无疑问,这笔费用也是十分惊人的。诚然,包括刘阳先生等在内的“重建派”部分人士,都提出了部分“重建”的方案。可至今他们谁也没有拿出“重建”所需资金数来。

事实上,无论这笔资金有多大,都没有必要用于“重建”圆明园。

众所周知,由于社会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中国转型期的多种社会矛盾正在深化,乃至不断激化。在此现实面前,解决好社会财富分配问题是当务之急,而民生问题,系重中之重。

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贾庆林主席的这个强调,体现的正是民生问题系重中之重。

具体来讲,中国目前尚有1.28亿人口需要国家、社会扶助的贫困。跟中国亿万民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保障等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很大。而资金缺口很大的问题,就本质而言是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譬如,有关资料显示,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陈先唐等几十名老兽医,其大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参加了兽医工作,多数有四五十年工龄,不少兽医还获得过各种荣誉称号。但在九十年代,他们一夜之间却成为社会的弃儿,而相关部门给老兽医颁发的“荣誉证书”上却显示有“光荣退休”的字样,可事实上老兽医却没有享受到退休应有的待遇。当时,老兽医要求苍南县农业局局长李美君给大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李美君承诺今后会办理。然而,时至今日,老兽医们依然一无所获。此间,老兽医们向全国人大代表寻求援助,也向法院起诉,并依法信访。但是,目前不少老兽医依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真是度日如年,而有的老兽医已在万分悲愤之中撒手人寰。

其实,类似的人间惨剧,在中国不少地方举不胜举,而比老兽医更为不幸者,也大有人在。

换言之,如果把意欲“重建”圆明园的资金用在陈先唐这样的为国家做出贡献者的身上,无疑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

但是,“重建派”的有关专家等人士,似乎看不到这些不幸的社会现实,或者觉得“重建”圆明园的意义远远大于养老、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等的意义。

是的,包括刘阳先生等在内的“重建派”代表,认为“重建”所需资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未必一定是国家财政的投入,也不占用养老、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等的经费。此种言论,猛地一听似乎有道理,但其实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人所共知,在一定的时期,社会财富是恒定的,如果甲拿走本不属于自身的,那么就意味着乙丙可能惟有少拿,而丁等索性就没有可以拿的了。正因如此,故而任何社会都注重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共有10个成员,如果分配家里的10个苹果,通常就是一人一个,但如果有人多吃半个,或者多吃一个,那么定然会有人少吃或者吃不到。

换言之,如果把一大笔社会财富用于“重建”圆明园,那么就意味着陈先唐这样的老兽医或许只能饱受饥寒和病痛的折磨了。反之,中国社会像陈先唐老兽医这样的不幸者将会变少,甚至彻底没了。

其实,所谓养老、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等的经费,也是人为分配的结果。即这些经费,完全可以多点,而如果把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用于“重建”圆明园,那么其它经费必然会减少。

事实上说句不中听的话,很多专家的悲哀就在于只是“专”于局部,而其知识结构和分立的思维方式等,决定了他们往往不能从整体上、大局上、宏观上出发,通盘地去考虑问题。因此,不少专家的意见往往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专家”可能把一些专业性的问题说得让其自身都会流泪,而让普通人觉得颇有道理。

综上所述,包括有些专家等在内的“重建派”,其所主张的“重建”圆明园实际上是劳民伤财。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