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公益 > 定州缂丝博物馆建设项目(草案)

定州缂丝博物馆建设项目(草案)

2011-12-06 13:16:43 编辑:董小红  来源: 大众社 浏览次数:0

建馆缘由:定州缂丝,是传统的经纬交织的装饰性丝织品,因织物的花纹近看犹如纬线刻镂而成,又被称为“刻丝”,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美誉。早在汉代,定州桑蚕丝织业就有发展,因有绫绢的生产而出名,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北齐太府中尚方领有定州绸绫局,专营丝织业生产。隋代专设定州绸绫局,机构与产品直属朝廷管理和调遣。到唐代,定州之桑蚕丝织业最盛,“桑麻遍野,户户机杼”,所产绫绢最为著名,为皇家的贡品,部分产品则通过丝绸之路出口至西域。北宋期间,定州的丝织手工业处在中国古代的颠峰时代,主要表现在工艺水平的提高与生产专业化趋向,出现了以独立丝织业为主的机坊、柜户,还出现了雇佣工徒的机坊、染肆等。在这个阶段,定州以发展细巧的高技术的织物——缂丝闻名于世。那时“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以宣和时期制作最盛”,无论服饰、装裱、佛教用品还是书画艺术品等,缂丝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通过“丝绸之路”走出国门。
到了“靖康”以后,随着南宋王朝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缂丝也由北方生产地定州,迁移到了苏州、松江、杭州一带,缂丝故有“北有定州,南有松江”之说。遗憾的是,由于定州战略位置的重要,在古代经常成为战乱中心,造成经济凋零,民间缂丝业逐渐衰败,从业人员极少,到了濒危状态,再后来,缂丝这一民间独特艺术就渐渐失传了。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民间因其珍贵,称其为“一寸缂丝一寸金”。又由于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又有着“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盛誉。
近两年来,在定州缂丝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孟家庄已成立定州缂丝专业合作社,由该村缂丝传承人程苗欣负责,现已有作品出世,虽然艺术质量不太高,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所以,筹建定州缂丝博物馆意义重大,该馆的建立必将会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以及弘扬缂丝文化、拓展文化旅游的汇聚点。我们必须看到,筹建定州缂丝博物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团组织、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更欢迎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我们相信,经过定州人的数年努力,在为期不远的时间里,定州缂丝博物馆一定会屹立在中山大地上,大放异彩,我们也深信,缂丝作为定州的文化代名词、中山文化的闪亮点,将会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促进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
附:定州缂丝博物建设规划(草案):
定州缂丝博物馆馆址暂定于赵村镇孟家庄,规划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该项目需投资6000万,落成后将是我国最大的、也是北方第一座缂丝专业博物馆。缂丝博物馆环境优雅,建筑风格柔美飘逸,馆内桑园染草,小桥流水,让人们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如果资金筹措到位,该馆预计3—5年可正式对外开放。
馆内的基本陈列以现代缂丝作品为主,主厅讲述的是关于古代定州缂丝的故事,主要讲述缂丝的历史、缂丝的生产工艺、缂丝的产品种类、缂丝名人及其作品的影响力、缂丝在当代的传承与运用,以及缂丝工艺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馆内全方位地展示缂丝文化,其基本陈列包括:序厅、蚕丝厅、染织厅、绫绢厅、缂丝厅、织机厅、名人名作厅、现代作品厅等8部分。还设有学术报告厅和临时展厅,举办各类讲座和专题展览。馆内还另设有缂丝商品部、石雕艺术品部、土特产销售部、中山松醪品酒室、影视放映厅等5个各具特色的附属设施,是品味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序厅 序厅的造型是一座高耸于大厅中央的宋代缂丝机模型,抽象的桑叶纹理上是蚕茧模型,以及象征经纬线平纹交织的木格栅,凸现了博物馆的特性和桑蚕丝织业主题的作用。序厅的左右两壁分别是缂丝年表和缂丝发展之路的展示图,后壁则是定州宋代缂丝名人沈子蕃和唐代绫绢名人何明远的画像和简介,直观地概括了他们的艺术天才和对织造业的贡献。序厅两侧的文物厅,集中展示了缂丝、绫锦等文物精华。
二、蚕桑厅 主要展示蚕的自然属性,采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闭式陈列,通过“神奇的变化”、“家蚕最爱吃桑叶”、“蚕体的奥秘”、“蚕茧”、“蚕丝”、“美丽的吐丝昆虫”、“蚕农的家园”、“蚕桑利用”等八个方面揭示从蚕到丝的奥秘。以桑、蚕、蛾标本与色泽艳丽图板为主要展陈手段,大量采用多媒体形式,安置了数台触摸屏来展示蚕选择桑、蚕结茧过程、蚕器官及蚕乡蚕俗。
三、染织厅 以绫绢的织造、染色工艺为主线,以织具模型形象生动地让观众了解定州古代绫绢染织生产过程。展览分“工艺流程”、“丝线加工”、“机杼原理”、“织机脉络”、“染色体系”五部分。
四、绫绢厅 陈列分“前言”、“绫绢的起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定州绫绢”三部分,讲述绫绢的发展历史和绚丽多姿的丝织物品。1、“绫绢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起源与初创——创新与成熟——融汇与发展”子单元的展品与图板的有机结合,展现定州绫绢的发展史;2、通过展示绫、罗、绸、缎、锦、缂丝等织绣精品,并安置织物观察台和“机坊”场景,更生动直观地向观众解答什么是绫、罗、绸、缎,什么是织、染、漂,什么是缂、锦、绣。
五、缂丝厅 陈列分五部分:1.缂丝的起源、缂丝的出现与传播、缂丝艺术的鼎盛时期、缂丝的发展与演变;2.缂丝工具和原料、缂丝工艺流程、缂丝织物的特点、缂丝的主要技法;3. 缂丝的产品种类分生活用、观赏性、宗教用物三种;4.缂丝名人及其作品的影响力;5.缂丝在当代的传承与运用,以及缂丝工艺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
六、织机厅 这是一个全开放式陈列厅,以织机的现场操作表演为主,展示目前仍在生产的民族、民间织机及复原的古代织机。安排十几台多种类各异的织机,如绫绢机、缂丝机、卧机、丁桥织机、傣锦机、和田机、竹笼机等,动态表演展现古代织机的高超技艺,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参观者也可以拿起梭子坐在这些古老的织机前,亲自体验手工织造的艰辛。
七、名人名作厅 陈列分 “定州宋代缂丝工艺家沈子蕃、定州唐代绫绢企业家何明远”两部分,以人物模型、作品展示象征性复原场景相结合的形式,形象地诠释定州缂丝名人以及绫绢企业家的生活状况。
八、现代作品厅 展示近年来苏杭地区在缂丝织造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定州缂丝经抢救复兴后的作品。在这里,你还可以欣赏到以丝织品为载体制作的各类工艺品和一些极富收藏价值的缂丝新作。
(说明:目前,孟家庄有一个占地5亩,建筑面积1000平米的宋代缂丝工艺家沈子蕃纪念馆和缂丝文化广场)
    定州缂丝文化研究会 文/图 华明琪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高德魁在孟家庄文博园参观关羽风雨竹。
\
    定州市赵村镇党委书记张计秋(右一),孟家庄村主任郭昌(右二)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高德魁(右三)考察孟家庄文化站。
\
    定州市赵村镇党委书记张计秋(左一),孟家庄村主任郭昌(左三)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高德魁(左二)考察定州缂丝。
\
    定州市赵村镇党委书记张计秋(左一),孟家庄村副书记郭彬儒(左三)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高德魁(左二)考察孟家庄石雕艺术。
\
    定州市赵村镇党委书记张计秋(左二),孟家庄村主任郭昌(左一)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高德魁(左三)考察定孟家庄亚圣岭孟子文化园。
\
    孟家庄村主任郭昌(左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高德魁(左二)介绍定州缂丝历史。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