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红色之美,中华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辣眼时评 > 张向东:公车私用理当按贪污腐败论处

张向东:公车私用理当按贪污腐败论处

2011-11-07 05:31:11 编辑:晨风 作者:张向东 来源: 市长杂志 浏览次数:0

      十一国庆长假,公车私用又成为公众嚼舌的一个话题。一辆牌照是云E84547、身上喷有“农业执法”字样的吉普车居然在老挝首都万象的旅游景点现身;10月1日上午,山西晋城车牌号为“晋EA318警”的法院警车双闪开道一行四辆含别克商务车(7座),直通王莽岭旅游区畅游。10月8日,楚雄州委外宣办、州政府新闻办向外通报,云E·84547车属南华县农业局,赵朝魏借用该车的情况,属公车私用,责成楚雄州农业局对赵朝魏先行免职,待情况调查清楚后再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10月1日上午,车牌号为晋EA318警的法院警车出现在王莽岭景区,经调查系晋城陵川县法院警车,相关人员也受到了严肃处理。
\

车牌为云E·84547的“农业执法”车在老挝首都万象旅游景点现身

 被网友抓拍的这两起公车现身旅游景区的车辆,皆因车身上有“公”字烙印,笔者坚信国庆长假期间没有印上“公”字的公车被挪作私用的车辆一定不在少数。记得国家发改委曾经对公车私用有过调研报告,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被戏称为新“三三制”,公车不“公”日益严重。

 公车私用,真有点像“打不死的小强”,从中央到地方,治理公车私用可谓三令五申,但公车私用现象依然泛滥,节假日公车封存的制度俨然在许多地方不过就是一股耳旁风而已。

 公车私用为何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单位自我约束几乎不太可能:老婆购物、儿子上学,甚至还有情人兜风都需要用车,有几个个领导愿意为自己戴上“紧箍咒”,又有几个公职人员敢保证自己就没有需要用车的时候?所以我们别指望有几个单位可以绝对保证公车不被私用。其次就是纪检监督失灵:既然大家都是公职人员,几乎都是熟面孔,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果没有老百姓或媒体揪住不放,谁想在这点小问题上得罪人?第三就是处罚不到位外,力度过于苍白轻浮:目前为止,笔者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公车问题被开除公职的,谁的运气不顺被抓个典型,也不过就是个通报批评象征性地罚点款算是补交点油费吧,轻描淡写就过去了,惩罚不痛不痒。

 在国外,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根本别想动公车的邪念,施罗德在担任德国总理期间,每逢周末竟然要开自己的破“大众”车,而不能使用政府配的高级防弹轿车,只因不愿背负“浪费纳税人钱”的恶名,当然背后公私分明的执政理念和严密的监督体系、问责制度是坚强后盾。如何杜绝公车私用,是当前廉政建设经常提及的话题,有人建议私用收费,有人建议给公车加装GPS监督系统,但笔者感觉这些都是瞎扯淡,都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公车全部烙上“公”字标示以便区分,然后把公车私用的处罚一律按贪污腐败的论处,像酒驾入刑一样,追究刑责,然后健全公众监督的奖励机制,这样,公车私用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本姓张的愿提头来见。

 公车私用当贪污腐败论处不是什么歪理,理由既充分又简单。既然是公车,费用当然是公费,公车私用明摆着就是公款私用的一种表现,吞没公款毋庸置疑就是贪污腐败,贪污腐败轻则理应开除公职,重则应该追究刑责。既然酒驾入刑后因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一旦公车私用入刑,看有几个公职人员还敢公然拿自己的前途做赌?

 也许,有人会笑笔者的观点过于天真,一旦把公车私用拔高到贪污腐败的程度,这岂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法律是制约你们刁民百姓的,这也算一种中国特色,想拿领导级别开刀?呵呵,想吧!如果真是这样,那笔者只能说,想杜绝公车私用?根本没门,那以后最好别拿杜绝公车私用这话题来糊弄咱老百姓了。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