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info#mayormag.cn


首页 > 社会新闻 > 环球时报 只有不惧同归于尽才能结束南海游戏

环球时报 只有不惧同归于尽才能结束南海游戏

2011-10-30 19:38:49 编辑:mayorma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继越南之后,美国又和菲律宾在南海搞起了军演。和以往一样,双方此地无银地宣称演习不针对中国。在笔者看来这是很无聊的:那些小国对中国张牙舞爪自不量力,而美国也没胆量在南海主动发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

  "广州"号导弹驱逐舰与美国海军"张伯伦湖"号巡洋舰。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环球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只有不惧同归于尽决心 才能结束南海危险游戏》,作者为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龙韬。摘编如下:

 

  继越南之后,美国又和菲律宾在南海搞起了军演。和以往一样,双方此地无银地宣称演习不针对中国。在笔者看来这是很无聊的:那些小国对中国张牙舞爪自不量力,而美国也没胆量在南海主动发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首先,不战不和是美国南海战略总目标。

  美国并不是亚洲海洋争端的当事国,为什么它要这么积极介入?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的。多年来,它就是依靠地区制衡战略管理全球。在亚洲,美国 已经成功地挑起了中国与日本、与印度的不和,又干涉台海局势、制造朝鲜半岛的紧张。但美国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干扰阻止中国的发展,于是又想把东南亚国家发动 起来给中国找麻烦。

  不仅在南海,就整个亚洲而言,美国最希望的局面是:各争议国既不和又不战,纠结成一团,互相都求助美国帮忙,而美国坐收渔利。美国最担心这种危险的平衡被一方打破,那样,美国就要被迫选边站。而不管美国站在哪一边,它都要付出代价。

所以,美国在南海就像趟雷区一样,小心地试探着中国的战略底线。只要中国不拔枪亮剑,它就推着菲律宾等小国一点点往前走。一旦中国反应激烈,美国将立即收手。美国决不许那些小国对中国的挑衅,到引发中国武力反击的程度,它自己当然更不愿被卷进去。

  其次,美国已没有发动“新”战争的力气。

  撇开美国“巧实力”的玩法不谈,以当前的情势论,美国就是想在南海对中国动武,它也没有这个“力气”:连续20年的战争已经“累”出了金融危 机。在2011年初的利比亚动乱中,美国虽然参战,但疲态鲜明,对从来当仁不让的战争领导权“礼让再三”。不是奥巴马比前任更热爱和平,而是形势比人强。

  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见起色,欧洲又爆发债务危机,这让美国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没有钱,全金属外壳的美国军队就是一部熄火的机器。而骤然兴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国,也让白宫对启动新战争有所顾忌。

  第三,美国更害怕“中美关系失败”断送冷战成果。

  在中国,强调中美关系重要的大有人在;但中国人忽视了美国人对于中美关系的重视。中国重视中美关系,固然是为了赢得和平发展的时间;而志在管理 全球的美国,重视中美关系是从全球安定的大局审视的。中国关注的焦点是美国,美国关注的焦点是全球崛起的国家群体,如巴西、印度、印尼、俄罗斯等,政治视 角的宽度大不一样。中美关系如果不稳定,不仅两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被倾覆,美国的世界战略全局也会乱套。那些美国需要优先关注的潜在战略对手,就会趁机 崛起,美国就将陷入顾此失彼的危局。

所以,中美关系虽有数不清的问题,但双方对各自利益的把握都是有尺度的。最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在关于美国未来十 年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的论述中,她说“中美关系不容失败”,其中的真意就是中美不能走到军事对抗的地步。否则,美国的世界帝国野心就将被葬送。朝鲜战争成 就了日本,假如发生南海战争,将成就俄罗斯。

  其实,当前美国耀武扬威的做法是一种战略心理战。冷战后,美国在国际上大玩“勇敢者的游戏”,总是摆出自己绝不退让的姿态,迫使对方为避免直接 对撞而退让。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尝到苏联退却的甜头以后,美国屡次以大棒和胡萝卜政策在世界上频频得手。现在,美国又在教中国周边一些小国玩这个危险的 游戏了。中国必须以不惧同归于尽的决心告诉对方,在南海,这种游戏必须结束,否则就撞撞看!

  中国主张和谐世界,但这种主张,正被美国和其他国家恶意利用,作为敲诈勒索中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中国应该换一种思维,在别人一再紧逼的情况下, 没必要那么“坚定”地坚持和平立场,让别人对中国说出求和的话来。只要中国强得有道理,强得有力量,更大的可能,是那些以自身安全利益为最高考量的国家, 从此熄灭怠慢、耍弄中国的念头,回到与邻为善的正确轨道上来。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