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市长热线 >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2011-10-03 17:57:25 编辑:林峰 来源:投稿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医生收红包、病人打医生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而我渐渐也发现,中国的医生大多数都不与病人多作沟通交流,

      2011年9月15日下午4时许,北京同仁医院,书法家王宝洺将女医生徐文追杀砍伤,身上总共21处被砍伤,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刀刀见骨,遍体鳞伤。这一沉痛的血腥事件震惊整个社会,更影射出我国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医生医德的滑坡、病人知识的浅薄等,这一切都急需改变和革新,否则,我们的社会将离健康和进步越来越远。

血泪的教训

 

医生收红包、病人打医生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而我渐渐也发现,中国的医生大多数都不与病人多作沟通交流,

 

而我早前看病,对方得知我曾是医生后也不敢多说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80年代,我曾到过20多家诊所、大学等讲授医学知识,发现当时的医学水平和設备落后,医药学校的老师的知识也是相当普通有限;大学沒有很好的老師又怎有好学生呢? 而90年代的医科学生有机会出国留学或者参加培训,但无医生牌照, 多以做科研为主,并没有多少接触外国病人的机会。近年有不少外国医学专家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多方面的医学技术都可以慢慢提高中国的医学水平,尤其是移植和外科手术Surgical Skills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其他在诊所看病人的医生的医学水平就有点不清了. 看病时,中国的医生往往看来很累很烦或摆架子不多问答,害怕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他们都选择不与病人沟通。中国的病人大多数对人体医疗卫生健康常識太低, 医生的话听不懂又记不住! 如我在中国診所天天看病, 我自问也会辞職不干. 所以我同情和了解中国医生的困难和心情. 中国病人可能会接受医生不解释病因,只懂下单照这里, 驗那里和賣药吊針这样的事情,但外国人或像我这样精明的病人就不易相信这些医生的诊断,不会默默地任由他们来安排一切。

      依我猜想,书法家王宝洺的忧郁症就是给医生磨出来的。2006年10月19日,王宝洺在同仁医院接受了徐文医生主刀的支撑喉镜CO2激光右声带切除术(Ⅱ型)。王宝洺认为该手术失败,癌细胞没有完全切除,导致不得不再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做喉切除手术,造成残疾失声。王宝洺在博客中写道:“你(徐文)一意孤行擅自将肿瘤损毁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为癌细胞的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也等于为我开启了死亡之门。”“在肿瘤医院吴教授的精湛医术下,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清除了残余癌细胞,才挽回了我的生命。手术虽然获得了成功,但由于创面过大,皮肤移植,造成终身残疾。”2008年7月王宝洺将同仁医院和肿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瘤医院 (Medical malpractice law sue) 一起告上北京市朝阳区法院。

      我三年前曾经因为肺炎而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时钟南山院士也曾前来探访,对于当时的医疗服务和费用,我是比较满意的,但或许这是因为我的医生身份关系才有如此待遇。

      我多年的所看所闻, 有85% 医生的医者父母心, 以服务為先的心态已经发生转移. 都跟凤的為钱而為! 于是可能开30粒药就能把病治好,他会开70粒;一种药就见效了,但他可能会多开好几样药,包括维他命补药, 推荐药房给予回扣的药给你; 不管需要与否都多用吊針加抗生素, 借口多照X光片, 多抽血体檢身体各项指标, 故意把小病講得严重化, 延長時间慢慢医, 到破产无钱给了就不用医了, 突然病也好了. 有病人很高兴的説吃了几十万元的药癌症己医好了!                       

    我之所以提出这些,一方面是想借此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另方面使病人的忧患意识及医学常識也应随之而提升。如果一个病人每次都看不同的医生,同一所医院的一位医生却不再继续跟进一个病人的病情,这样的做法负责任吗?

      以上事实均表明,我国的医疗系统必须尽快改革,我们应该实行由同一个医生跟进病人的病情直至其康复,而不是让病人这次看这个医生,下次又看另一个医生,每个医生对病人的病况都不熟更无责任感,而这些也会导致病人的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要有道德责任及法律意識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我还看到电视报导的另一个医患纠纷病例。32岁的李晓琴(化名)怀上第一胎,据其姑姑容女士说,8月12日晚上11时30分左右,李晓琴羊水破裂,家人便将她送到阳江市人民医院。经检查,该医院值班医生称胎儿正常,可子宫口还没完全打开,未能生产,让孕妇留院等候。(在美国我会吊针加药使子宫加強收缩,子宫口早点打开婴儿才能早点产生)

      第二天8月13日是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容女士称,当天上午9时许,(羊水破裂己有十小時) 医生再次检查后称子宫口开了两厘米,预产时间为当天下午5时或晚上9时,让亲属继续等候。晚上7时30分 李晓琴痛得喊出声来 (羊水破裂己有二十小時了,在美国按情况是要尽快在24小時之内把婴儿接生出来)

      在场亲属商量后,决定要求医院进行剖腹产。随后,容女士打电话给主刀医生曾原娜,“‘什么?今天是七月十四,(开刀做手术)很不吉利的,明天再生吧’。”容女士称,无奈之下,她只好提出能否夜晚一过12点就进行剖腹手术。“还是拒绝,她让我们等到第二天天亮再做手术;还一直劝我说,有护士照顾着,没事的。

(在美国这里己是不符合一般标凖治疗規則了 Substandard Medical Practice)” 容女士说,就这样,李晓琴在疼痛中受了一夜的煎熬;期间李曾发烧至38 .9摄氏度,后来慢慢退烧。曾有护士前来为孕妇检查了两次,测听胎儿心跳等状况。其中一次测得胎儿心跳偏快;但护士称这是由于孕妇发烧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担心。

(在美国当羊水袋破裂8小時或无羊水時, 再加上发燒及婴儿心跳加快, 我己下令尽快破腹生产了)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从8月14日凌晨4时起,“再没有医生或护士前来查看了”。(这里更是不合标準的妇产医疗, Substandard Medical Practice, Documen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清晨6时30分许,医院工作人员陆续上班,一名江姓值班医生过来通知亲属前去签名,准备为孕妇做剖腹产;同时一名护士前来做最后的胎音检查。“当时护士就听不到胎儿心跳了,连忙打电话叫曾原娜医生过来处理。” 6时50分许,曾原娜赶到医院,对胎儿进行检查后,立刻让医护人员把孕妇推进手术室。容女士说,约6时55分许,婴儿被取出,是个女婴,当时已处于窒息状态。医护人员一直抢救到8时30分许,才将婴儿送进重症室。可这之后,婴儿情况一直不好,3天后,医院宣布女婴抢救无效死亡。

      “是亲属不愿意在鬼节开刀,现在婴儿出事了,却反咬我们一口。”阳江市人民医院院长谢军称8月13日早上,主刀医生曾提出为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遭到亲属拒绝,对方理由是担心“鬼节”生小孩不吉利。谢军说,当时孕妇亲属提出了两个时间,第二天凌晨2时或上午9时。但是到了14日凌晨2时,没有任何亲属向医院申请要动手术;直到早上6时许,医生检查发现无法测听到胎儿的心跳后,才及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可惜未能挽救回这条小生命”。谢军说,由于孕妇有亲属是该院的员工,当时院方并未严格要求亲属签署择期剖腹协议书。他认为,孕妇亲属就是抓住这一点,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了院方身上。

病人与亲属不懂医学簽署与否,抢救治疗全是医生的责任, 病人或亲属拒绝簽署 (Consent for Surgery Refused) 也一定要有証人或彔音作証, 按我以上所説的标準行医,早在羊水破裂10小時左右就进行剖腹产手术了,这嬰儿就会平安无恙. 在美国这位医生將会被停牌并被告到破产了。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这个事例再一次说明,我国建立文明医疗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生对病人必须“从一而终”,对其病情及康复负上责任,在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透彻的沟通,及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而病人呢,由于医学知识浅薄,以致未能在看病时提出对病情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也需要我国在教育方面对医学知识要进行普及和强化,大家不要再一味看那些吃绿豆养生的书籍,而应该多看正式的正规的健康医疗书籍。由学校健康卫生课程来普及,让大家对科学医学有所了解。我们应该多向医生提问题,如果对医生的医疗方案有疑问,就再咨询其他医生的意见Get A Second Opinion这样医生的医术才会进步,病人的意识才会提高。

医患矛盾的成因

      说到病人的医疗意识,有的人是自己害自己,稍微有点不妥就跑去看医生,求医生开药,那些没有医德、唯利是图的医生当然就会趁机多开几帖药,多拿些回扣。我见过有人有点轻微的咳嗽,就要求医生给他吊针,因为上次吊一下针病就好了。殊不知,药物不能滥用,尤其是抗生素。在国外,抗生素要服用5至7天,但在内地却只需要两三天,这样不但没有击退病菌,反而令体内的病菌对药物更加抵抗力,自然地,等到下一次再用这抗生素時,病菌就怎么都不会被打倒,反而更加肆虐。其实一些小病小痛,不是依靠药物治疗而治好,而是靠自己本身的免疫力来抵抗的,例如,发烧就是对自身免疫力的最好锻炼。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再说医生收红包的潜规则。所谓医者父母心,病人给不给红包,医生都要尽心尽其能力去医治病人。而这些潜规则和坏习惯有时是一些病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他们总觉得给了医生红包就一定能把病治好或快点拿床位,这不但是对医生的过高期盼,更是助长了为利而医的歪风。医生每天接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他们为考试而考试地走出医学院校,临床经验少之又少,医不好也沒事, 早就形成一种麻木机械的操作,摆出一副医生架势沉默寡言,就会少講少出错。与此同时,病人也不敢过问,或者不懂得提问,任由医生开药治疗。这样的医疗程序永远都不会进步,中国的医疗体制、医生的道德、病人的医疗意识都必须改进和提高。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一有病宁愿缩短假期也要去香港或国外治疗,这不就是对现今中国的医疗缺乏信心的表现吗?

 

      在这里,我想说说中医和西医的关系。钟南山院士曾提出要积累经验,并科学化发展。中药多种多样,药效各异,大家都只能凭经验开处方,80岁的老中医师太傳统是落后、60岁的中医师較為現代化和20多岁的年轻医师,他们经验的深浅都不同,你说选择哪一个好呢?

      很多学中医的医师,都是因为西医的学位有限就退而求其次。其实,他们可以中西合璧,用中医的保养思维,结合西医的科技,在继续保持医学文化传统的同时不忘科学发展,依靠心电图、B超、X光及驗血等科学手段来检验,而不是单单依靠把脉, 察顏覌色来诊断。很多人说西药有很多副作用,这是因为药物在发挥效力。有药力自然会有感觉,止痛退烧药会影响神经,令患者头晕乏力,这是经过临床试验得来的、已经被计算在内的副作用。

      而那些吃中药的人就很崇尚中药的无副作用,药性温和,吃下去没有任何感觉,没感觉就等于没药力,又怎么会把病治好?无副作用的药,不是好药, 或者是淀粉加糖的假药。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黄锦波为灾区灾民义诊

 

      一种药能有七八种药效,既能壮阳,又能调经,又能治癌, 壯心治臋, 你会相信吗?这样的药,不是假药就是仙丹,如果有效的神丹,请读者告诉我,我为他申报世界医药贡獻奖, 100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但千万不要告诉我这种药是那些吃綠豆养生或抢盐的人发現的,这不仅是侮辱了我更侮辱了大家的智慧。

      前文提到我曾经在80年代到很多医院和大学作医学常识讲解,那时可谓大受欢迎;如今我提出到医院教医学英语,大家都很感冒。为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我很清楚病人对医生的见解,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他们怕我发现他们的弱点,这不是医科英语方面的弱点,而是医学医德方面的弱点:他们缺乏临床经验、没有父母心、以买卖药和床位为主,以接诊太多而疲惫为由、讲多无谓的态度,机械地麻木地蚕食他人健康的躯体。我也是一名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医生的医德和责任心对于病人是多么重要,对症下药,病人才能迅速康复。

 

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建议

      病人看病不是一个医生跟踪到底,医生缺乏高尚的医德,病人因为医疗知识水平有限而沉默,种种事实表明,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我们的社会只会裹足不前,远远落后于外国,国富民强就只会沦为遥不可及的虚理想。医疗改革不是一两年就能改好但必需要现在开始. 我对医疗改革的简单建议就是按以上所提及的各方面医生与病人的问题与例子, 对症下药:

1. 政府发牌并监督多开医院外私人诊所. 病人有多些选择.

2. 推动学校及各机构教育人民卫生健康家庭医疗常识.                               

3. 教育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技考, 医生以道德责任服务病人.

4. 鼓励医生看同一个病人, 病人自愿看同一位医生. 而不能有红包! 黄锦波:中国的医疗制度急需改革

5. 每家医院必需有一个由医生组成的医疗監督委员会 (Peer Review Board) 每月开会检阅一定数量病人的档案, 評论病人所接受的治疗结果是否符合标凖 (The Standard of Community Medical Practice). 如果不符合医疗标準,书面警告医生一次后再重犯两次, 这医生就被停牌行医,并要去上課再考試才能再行医. 开会的委员有薪酬。

6. 每家医院必需有一个由药剂師与医生组成的指定药物評委会 (Medicinal Formulary Committee) 开会評购医院所用的医药物品等的适当用途与价格. 开会的委员有薪酬.

7. 所有院長医生药剂師及护士長等公务员必需每年填报个人財产申报表. 一切现金或礼物价值大概三百元人民幣以上,必要报在申报表上,包括来源及時间. 只要报上,(礼物是容许接收的),沒有任何问题. 无意沒报是犯规. 故意不报是刑事犯罪!

      現任美国大使骆家輝和我在当议員及市長時, 我们俩个美籍华人都要填上个人财产申报表! 你有意見嗎? 这是美国的法律, 我们不能有意見! 我只能不敢貪污或收红包与回扣! 美国的公务员比中国的过得很清苦?


作者:黄锦波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更多

相关新闻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