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社会新闻 > 河北昌黎:不死的污染企业

河北昌黎:不死的污染企业

2011-06-10 12:59:49 编辑:林凡建 来源:中国环境观察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提起河北省昌黎县,很多人记忆中除了那张昌黎海鲜的标牌外,似乎就是2007年发生的殴打央视记者事件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昌黎县朱各庄镇这几家因殴打央视记者而一夜成名的污染企业并没有被彻底关停,而依旧在生产、排污,甚至有的企业摇身一晃,竟变身为国控企业。
 
   ——落后产能对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之样本

       提起河北省昌黎县,很多人记忆中除了那张昌黎海鲜的标牌外,似乎就是2007年发生的殴打央视记者事件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昌黎县朱各庄镇这几家因殴打央视记者而一夜成名的污染企业并没有被彻底关停,而依旧在生产、排污,甚至有的企业摇身一晃,竟变身为国控企业。
 
\
昌黎县朱各庄村没有手续的钢铁厂烟筒上冒着滚滚红烟
 
  滦河之畔的落后产能
       5月25日,河北昌黎县的朱各庄镇一片阴霾,205国道和京沈铁路由东向西并列从朱各庄镇穿过,铁道北侧被一片围墙围起,只有一个桥洞可以通过,从桥洞穿过铁道,经过一片果园,大量浓烟从繁茂的果园内腾起,上演着工业污染与绿色农耕文明的对抗大戏。

      这里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朱各庄镇重工业区,古老的滦河从这里奔腾而过,滦河河床沿岸聚集了宏兴实业、顺先实业裕兴工贸、牟大实业、宏武工贸、崔世学铁厂、腾奥工贸、陈永清铁厂、王宏铁厂九家钢铁冶炼企业,及造纸、水泥和矿山等重污染企业。

       站在铁路以北的一座小山上,整个工业重镇尽收眼底,群山之下、滦河之畔方圆两公里的河床上,五色滚滚浓烟从各家企业内不断排出,褐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蓝色的烟尘如同一只只巨兽之口不断吞噬着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大地。

       这里最大的企业宏兴实业位于园区中心地带,厂区东侧的蓝色冶炼高炉内不时有大量褐红色烟尘排出,四周的黑色的炼铁炉内也持续的排出蓝色和黑色的烟尘,从外观判断,除了一座蓝色的高炉有除尘设备外,其他冶炼炉均没有任何除尘设备。大量的黑色和蓝色浓烟使得整个厂区上空被烟雾所笼罩。

       宏兴实业南侧是两家没有名字的炼铁企业,滚滚的黄色烟尘和蓝色烟尘不间断从炉内排出,厂区周围被一层厚厚的铁粉所覆盖,整个厂区低空完全被浓烟覆盖,气味及其刺鼻,四周的果树一片衰败之色,与其它地方茂盛的果园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这两家没有名字的企业外,其他大多污染企业也没有名字,没有除尘设备,加上远处的一些水泥企业和矿山,整个园区低空完全沉陷在各色滚滚浓烟中,与高空湛蓝的天空恍如隔世,这几家汇集在铁路以北和深山中的污染企业,至少已经这样存在了十多年。

       在这里,没有硬化的道路上,载重车辆过后,腾起的往往是几米高的尘土到处弥漫。周边没有一条路是干净的,没有一间厂房是不冒烟的,除了宏兴实业部分生产高炉有简单的除尘设备外,其它大多数企业均没有任何除尘设备,或者没有开启除尘设备,到处浓烟滚滚,到处污水横流,犹如回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
       2007年发生顺先实业殴打央视记者事件后,宏兴实业、顺先实业等落后产能企业被国家环保部勒令关停,但是,短暂的关停至事件平息后,这些企业又开始大规模生产,此后,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节能减排行动中,这些企业都有过短暂的关停,但是其污染行为从未彻底根除过。
 
  污染企业至今没任何手续
       公开的资料显示,2007年殴打央视记者事件发生后,环保部对此事进行关注,秦皇岛市政府和昌黎县政府责令安丰钢铁、宏兴实业停产整改,并补办相关手续,顺先等其它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实施淘汰关停。

       但是,调查发现,截止目前位于朱各庄的九家在生产企业依然没有任何手续,也没有被关停,仍旧在违规生产中。然而,昌黎县环保局相关官员称,这些企业早在2010年已经被政府断电关停。

        在昌黎县环保局,通过相关官员的介绍,朱各庄镇九家企业如何对抗国家政策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一幕落后产能对抗国家政策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样板,或许从侧面折射出国家一些政策在基层实施的困难程度。

       根据上述昌黎县环保局两位官员的介绍,截止目前,朱各庄镇的九家企业依然没有任何手续,企业所必须的相关规划、土地、环评等手续全无,“一家企业首先必须先有规划,然后进行土地审批,然后才能做环评等相关手续。据我们所了解,这几家企业目前都没有土地手续,所以更谈不上环评了。”

       据其介绍,朱各庄镇九家冶炼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均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属于必须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它本身就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怎么可能通过立项规划呢?怎么可能取得土地手续呢?本来就是违法企业。”

       昌黎县环保局提供一份《昌黎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县高耗能行业停止供电的通知》【昌政(2010)72号】文件中显示:根据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加强耗能用电大户关停限电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全县高耗能用电行业包括钢铁、铁选、水泥、造纸、玻璃和化工涉及的全部高耗能用电大户于9月30日停止供电。朱各庄的九家冶炼企业均在关停限电名单中。

       对于这些企业是何时恢复供电、重新开始生产,昌黎县环保局也不能说出具体时间,“反正政府从来没有下发过恢复供电的文件,我们环保局也是今年3月份才发现这几家企业又开始生产了。我们已经把相关报告上报给政府了。”

       按照昌黎县环保局提供的情况,朱各庄镇九家冶金企业截止目前,既没有规划部门的立项文件,也没有国土部门的土地审批文件,也没有环保部门的环评等文件,当然更谈不上环保验收等相关必要审批程序,属于彻头彻尾的违规生产企业。

       不过,对于上述相关情况,朱各庄镇政府由于书记和镇长外出开会,没有给出任何答复,朱各庄镇政府办公室一位官员承诺等镇长回来汇报并及时给予反馈,但是截止截稿前,依然没有接到朱各庄镇政府任何答复。
 
  违规企业变身国控企业
      
\
站在205国道旁,可以清晰看到朱各庄村铁道北面的钢铁企业无序的直排红烟
 
       既然朱各庄九家钢铁冶炼企业是没有任何手续的违法企业,缘何一直生产至今仍关停不了呢?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事件发生后,部分违法企业已经被关停,并拆除企业的生产设备,“后来企业自己把设备又建好生产了,由于环保部门权限所致,我们发现后,只能打报告给政府,并把相关情况和建议一并呈上去。”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是国家节能减排的收官阶段,昌黎县朱各庄镇以宏兴实业和顺先实业为首的九家违规企业被昌黎县政府下令关停限电,“既然停止供电了,那也就意味着关停。”昌黎县环保局相关官员给出如是解释。

     这些违规企业何时开始复产?是哪个部门或者单位同意其复生?昌黎县环保局表示不知情,朱各庄镇人民政府则没有给出任何答复。上  述环保局官员称:“县政府肯定没有下过任何复产通知,那些企业都是附近村民集资建立的,一般很难彻底关停,你断电了,人家自己把电接上去继续生产。”

       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这些没有任何手续的违法企业在2011年3月份被纳入了国控企业,昌黎县环保局官员对此也格外诧异。“今年3月份左右吧,市局打电话通知我们说昌黎县又增加三家国控企业,即安丰钢铁、宏兴实业和顺先实业,我们也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怎么回事。”

       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违规企业,一家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企业,一家公然排污、恶迹斑斑的污染企业,在数次被关停后幸运的死而复生,并奇迹般的被纳入国控企业名单中,这种斗转星移的变化不仅让外人难以置信,也让当地的官员百思不得其解。

       一位当地政府官员在私下交流时称:“人家就是没有任何手续怎么了?人家就是打你中央台的记者怎么了?人家就是每天排污怎么了?你不是关停了么?人家不仅没有被关了,现在还成了国控企业了,你能拿人家怎么样?”

       三家违法企业集体晋升国控企业行列,其背后到底有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安丰钢铁和宏兴实业两家企业规模、设备和产能上还有一定“漂白”的可能性,但顺先则为彻头彻尾的违法、违规企业,这家企业的恶迹不仅因其公然殴打央视记者,企业生产设备本身属于国家政策淘汰范围内,而且日常生产公然进行排污。更何况三家企业皆是没有任何手续的违法企业,是如何变身国控企业的呢?

       对于安丰钢铁、宏兴实业和顺先实业三家违法企业成为国控企业一说,按照昌黎县环保局说法最初来自于秦皇岛市环保局,秦皇岛市环保局通过电话告知昌黎县环保局,上述三家企业已经被纳入国控企业范围内,而昌黎县环保局相关官员也证实“我们以前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后来的确在名单中能找到。”

       中国环境观察查询了《201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等相关资料显示,三家企业的名字在废气监控名单中赫然在列。但是,三家没有规划手续、土地手续和环评手续的“三无”企业不仅没有被彻底淘汰关停,而且还堂而皇之的被纳入国家统一监控范围,这背后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生死变迁,在得到昌黎县政府确切答复之前,一切都只能是个谜。

       另外,据昌黎县环保局相关官员介绍,目前朱各庄镇九家污染企业所在地已经被规划为省级秦西工业园区,“好像已经通过了相关批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违规建设至今被数次关停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落后产能的污染企业被彻底淘汰关停,而是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在地方经济格局中的节节败退,我们看到的不是当地的碧水蓝天的死而复生,而是违法企业持续的乌烟瘴气,从“黑户”名单中更新为名正言顺。

       网站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自互联网,本网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疑问请联系电话13557918128或QQ89369445。
 
关键词:河北昌黎不死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