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社会新闻 > 张凡凡:清新是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张凡凡:清新是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2011-05-10 22:32:25 编辑:mayormag 来源:中新网/千龙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气质优雅,宛如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古代明眸仕女,却又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这就是张凡凡。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了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并立志将此生致力于此。她拥有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当我们读完她的诗文集时,总能引发赞叹不已的感慨。
张凡凡
张凡凡
气质优雅,宛如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古代明眸仕女,却又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这就是张凡凡。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了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并立 志将此生致力于此。她拥有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当我们读完她的诗文集时,总能引发赞叹不已的感慨。她的诗,有“月满西楼”之风,文字清秀典致,并以“清” 的全貌风格,创建了清新文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她执著追求清新的情怀,就像一泓清泉流过这座喧嚣的王府城市,又恰幽兰处于山谷中。底蕴铸就传奇, 笔者在一个素雅的茶社采访了她。

问:张老师您好,很久以前听说过清新文化,但对其概念不是很清晰,请问清新文化的 “清”有什么含义呢?

答: “清”字指的是风格。"清"字,本源就是个让人陶醉的字眼。字典里的解释是:"纯净没有混杂;寂静;公正廉洁;单纯"等。它构成这样的词汇:"清秀"、" 清纯"、"清澈"、"清爽"、"清新"、"清雅"、"清丽"、"清逸"、"清廉"等。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什么字与"清"字在一起就成了透彻纯净、焕然一 新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清”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三清” 即玉清、上清、太清三种境界。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清”字。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 魂,是意境之魂。

问:“清”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您能举些例子吗?

答:比如我们看古典文学作品,李白的“黄河 之水天上来”飘逸潇洒,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宁静高雅,还有李清照的词,这些作品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董其昌和石涛的山水画、沈周的《策杖行 吟图》、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这些作品物我交融、清淡素雅、气韵清丽。古琴曲《高山流水》、《阳关三叠》。这些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典型的清字风格,体 现出古代文人及其高雅的品味。

问:是不是古代的文学艺术是清的,现代的作品就不清了呢?

答:不是这样的。很多现代派作品 具有开创性,在传统艺术上进行了创新,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这些作品也是清新的好作品。这里要谈谈“清新”的“新”字了,“新”字指的是更新、创新, 强调的是时代性。清新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而存在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发展历程来看,能够成就大气候的经典文化思潮,都是从自身特点的实际出发,扎根于民族的沃土之中,把握时代的脉搏,越来越 新,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何况现代的社会是不断地创新的一个时代化社会。如果说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新是中国文化的应有之 义。如果清新的作品一定要定个标准的话,以“仁爱正义,纯真高雅,清新自然”为方针。

问:是不是一定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可以算得上是清新的?

答: 不是的。仁爱正义是从为人品质上讲的,纯真高雅是从艺术品位上讲的,清新自然是从风格上讲的。强调文学艺术工作者须有社会责任感。仁爱必不可少。爱人者, 人恒爱之。仁爱之心体现在为他人着想,互相帮助。作品主题应该正面健康,摈弃不道德的成分。少数文化人沽名钓誉,利用媒体歪曲事实,甚至不惜毁坏他人名 誉,损害他人利益,为了追求个人名利无所不用其极。这些都是不健康现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这三点中,“仁爱正义”尤为重要,是必不可少的。纯真高 雅,清新自然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问:有很多作品既不清新自然也不纯真高雅,是不是应该排除在清新作品之外?

答:也不是。人品最重要,在此前提下,只要作品主题健康就可以。

问:你提出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在很多专业杂志上都有转载,这个观点很有新意,请你也谈谈好吗?

答: 我曾经在经贸大学学习了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意识到,清新文化的真正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广泛更深刻的发展就必须构建文化品牌,在现代的社会里实 现真正的价值,如是清新文化不仅是狭义的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涵盖就很大了,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那么茶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都可以囊括在内了。因此,我提出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自然、淳朴、和谐的企业文化,概 括成真、诚、和、德四字特征,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这一构想在《企业研究》等媒体发表,得到了界内外学者的认同。

问:你已经组织举办过七届清新文化研讨会、两次画展、两次音乐盛典、一次清新文化节,作为一个文化人,你为何如此热衷于社会活动呢?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忧天下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清新文化具有文艺作品所特有的“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功能,只有以标新立异、独特新颖的姿态不断提升人们的关注率,才能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让人们感受到“世外桃源”的淳朴之风,缓解人们来 自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还能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平和的心态,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问:我看到很多国内外领导、名家、学者给你和清新文化题词,对你的工作非常支持和认可,清新文化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很多粉丝,清新文化作为文化思潮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答: 个人存在要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并做到宠辱不惊、内心清静。自古以来,真正的文人同时具备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思想。因此,我在做好工作 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人生的价值莫过於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谋福,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附一:

张凡凡诗词选:

我回眸

我回眸,

风又起。

再回眸,

谁叹息?

望帝

我将我这五尺之躯,

献给万里山河!

我的心打磨悬崖峭壁,

赤血沥沥尤滴,

渗透春泥。

暮霭沉沉,

望帝之魂游离清风……

梦千古

空枕寒星月,

到天明。

梦魂千古,

落红无数。

吹丝带影,

何人洒泪,

风留驻。

箫声起,

龙池凤沼,

山水和鸣,

引鹤飞渡。

芦杆苇叶,

黄昏独舞。

张良夜难寐,

姜公默无语。

智者擅寻根,

明者能择木。

慧达于千里之外,

得心于帷幄之中。

令日月齐辉,

使天地同气。

得失一瞬间,

人生万变中。

汤汤大河奔涌,

悠悠万代一律。

八点整

宏伟的古建筑屋顶下,

时钟是八点整。

永远凝固。

风华绝代,

倾国倾城。

一百年前的这个时刻,

你走在我的身后,

握我的手。

转眼已经一百年,

散去远处的硝烟,

回荡汹涌的呐喊。

挥洒我的青衫袖,

飘逸你的白羽衣。

一个世纪过去,

永远是八点整。

我在梦里等你

我们认识了一千年,

请你不要否认。

抹去遮月的云,

你向我微笑。

一个是幽谷中的兰花草,

一个是叶上的雨滴。

一个是池中的荷花,

一个是蜻蜓绕青衣。

前世修了多少年才相遇,

又修了多少年才相知。

谁也不能

把这一切全部抹去。

如果今生不能在一起,

我在来生等你,

我在梦里等你。

兰舟

我在前世,

为你青衫湿透。

游园,

惊了我的小梦。

我的兰舟飘在荷塘,

芬芳弥漫在荷叶之上。

风中飘来你的话语,

文字蹦在我的手心。

水面荡漾,

袖舞风云,

龙吟天下,

花织锦绣,

鹤凤和鸣,

一路驰骋。

相识在天地之始,

相会在月明之初,

相知在山水之间,

相聚在紫气之象。

千年的风

千年以前的春风,

在我眼前行走,

地上的砂土腾起。

我的脸上蒙了尘,

而你却依然清晰如故。

你给我些许的温暖,

些许的微笑。

我看见了我们,

前世、今生、来世。

千年以前的呐喊声喷薄而出,

在心里回响,

很安静,

却震掉了古墙石砖上的千年粉末。

我用纤细的手接住,

并小心包裹,

放入我家窗台上兰花玉盆,

用以供养我火热而纤细的心。

张 凡凡,原名张凡,诗人,词人,英美文学硕士,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 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中国清新文化协会执行会长,清新书画院秘书长,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手,北 京写作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新闻文化协会社会新闻部副主任,创业中国大讲堂秘书长,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清派网(清 新文化网)总编。多次在《诗刊》、《词刊》、《散文百家》、《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 引领中国传统文化潮流,并有志此生致力于此。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先后相继又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清新 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
http://qy.bzxhw.com/news/2011-05/10/7892.htm
 
张凡凡:清新是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