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城市公益 > 不希望"微公益"走上"慈善机构"的"康庄大道"

不希望"微公益"走上"慈善机构"的"康庄大道"

2011-04-09 11:40:52 编辑:mayormag 来源:奥一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我曾经捐过几次款:单位征集,部门收取,然后汇总,以单位的名义转给慈善机构。捐款的时候,一要“兼顾”周围的同事,二要“考虑”单位的领导:你的捐款不能和同事们相差甚远,多了,少了都不好;你的捐款特别不能超过了领导。捐款,本来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却常常像在考验你的“政商”、“人际商”,好不累人

  我对新鲜事物“微公益”是很赞同的。它私人的味道,纯粹道德的而非公事公办的味道,使得它更贴心。

  我曾经捐过几次款:单位征集,部门收取,然后汇总,以单位的名义转给慈善机构。捐款的时候,一要“兼顾”周围的同事,二要“考虑”单位的领导:你的捐 款不能和同事们相差甚远,多了,少了都不好;你的捐款特别不能超过了领导。捐款,本来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却常常像在考验你的“政商”、“人际商”,好不累 人。

  另外,转交给慈善机构的过程,以及慈善机构的具体运作,在当下并不一定让捐助者放心。之前,我一直认为大众捐款的钱物带有某种神圣的感情色彩,一定是没有人会或敢去动非分之想的。但是,据媒体的披露,社会对灾难的捐款就曾经被挪用、贪污,而且存在滥用的情况。

  总觉得捐款是一种帮助,也更是一份心意。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陈光标,我们没有他雄厚的资本,也没有他“裸捐”的境界或魄力。我们只能尽到自己能够的一份绵薄之力,这样,关心了他人的苦难,也滋润了我们自己的内心。

  “微公益”,与其说它是借助了“微博”这个网络形式,不如说它本身是一种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细微入心的感情。有人在台前办事,有人在背后默默支持,没有机构、部门的繁缛复杂,也没有道德、宣传的震撼和压力,只有大家共同行善的虔诚及安慰——— 彼此是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上下级关系的信任,于是大家会像自然界里分工明确的蚂蚁一样迅速达到高效实效、完美协调。

  虽然如此,“微公益”还是存在许多困难:政府是否承认、支持配合(非关经费,特指对“微公益”活动本身的支持)?后续个人慈善的集结等。所以,是不是应该让“微公益”突飞猛进,迅速走上“慈善机构”、“吃皇粮”的“康庄大道”呢?

  我不希望。我更希望“微公益”私人地存在着,甚至顺着大家意愿地自生自灭。“微公益”是“正统”公益体制、慈善机构框架外的碎砖碎瓦,它们的存在,让 每一个最民间最基层漏风漏雨的细微之处得到切实有效的关注和弥补。这种体制外的善举是社会道德最真实的反映,也是滋养社会道德和公众心灵最纯洁最肥沃的土 壤。

  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顺着“微公益”的视角和眼光,不断发现和修补种种体制之上的缺憾,让我们的社会臻于尽善尽美。 □张渤宁

关键词:希望公益走上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