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中国抢盐风波给我们的反思

中国抢盐风波给我们的反思

2011-03-19 21:14:58 编辑:mayorma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本文摘自:经济观察网,作者:汪雷,原题:《中国为何突发抢盐事件》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

在当下食盐供应无比充足的情况下,卖盐是个利润很低的生意,现在忽然莫名其妙大赚一笔,这些盐商一定会眼含热泪感谢苍天生在了这样一个疯狂的国度。

尽管我们不是专家,但看到卫生部门的辟谣,再加上基本的常识判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没有必要抢购食盐。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更让人记忆犹新。去年的蜱虫咬死人也把中国人吓得够呛。

这些谣言开始可能只是几个人无意中说起,可能也没什么恶意,但一旦进入网路传播就病毒般发作,如果再有好事者或无良商人借机烧上一把火,一夜之间中国人就癫狂了。

中国人喜欢抢购,一方面缘于早年物资匮乏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就缘于对谣言的轻信。

老百姓为什么容易轻信谣言?是因为对媒体已公开信息的不信任。现今的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权威专家在媒体上常以安抚民众情绪的角 色出现。地方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经常瞒报。等到事情闹大了,兜不住了,相关方面才被迫承认事态的严重性。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后,这些舆论领袖在公众心目中 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度。甚至出现反效果,就是媒体说没事,公众觉得有事,媒体说没大事,公众认为问题肯定已经很严重。

恐慌多起于未知,未知则不可控。当对媒体丧失信任后,一个明显无厘头的谣言就可能把问题无限扩大,直至造成集体性的恐慌。

让人高兴的是,在面对这次食盐抢购风潮的过程中,不仅卫生、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速反应进行辟谣。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对 抢购食盐的质疑声。这种网民自发的开放的言论,使谣言瞬间粉碎。到17日下午,网络上已经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很多年轻人也纷纷打电话告诉父母没必要 抢盐。相信不用等到明天,抢盐风潮就将过去。

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状况专家大声疾呼,民众则不以为然;而在中国则是反之。我们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专 家比百姓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安危,而公众则能够坚信政府有能力保障民众的安全。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从逐步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始。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 的就越快,社会就将越稳定。

关键词:中国风波反思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