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社会新闻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震后帮扶工作显见成效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震后帮扶工作显见成效

2011-01-10 21:04:14 编辑:郭昌泓 来源:陕西法制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毛家沟村呈现新容新面貌实现科学新发展
                        
毛家沟村呈现新容新面貌实现科学新发展

                       
 

本报讯(姚启明)2010126晨,在“十一五”收官之际,行政处王希峰、钱浩、淡小林和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同志一行前往宝鸡市毛家沟村,对省人大机关帮扶情况进行调研;并受省人大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桂维民重托,向毛家沟村捐赠一批珍贵图书。

毛家沟村隶属于宝鸡天王镇,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180户,890口人,一条深沟把村子分成了东西两半。“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该村严重受灾,11户群众房屋受损,村两委会办公平房、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电力设施和大量的村组道路、桥梁受损。 2008710,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选派了王希峰和韩格峰两位干部进驻毛家沟村,援助该村灾后重建。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办公厅机关党组领导的支持下,两位帮扶干部深入调研,精心设计方案,落实承诺,措施得力,目前原定帮扶方案已全部实施,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毛家沟村各项工作同比率先发展超出20年。
   一桥: 察民情求实效 架桥惠民生连民心
  

毛家沟村因一沟壑而得名,沟深200多米,两边相距百米,毛家村民祖祖辈辈隔沟相望,本是同一血脉的毛家弟兄,却被一沟隔开,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王希峰、韩格峰两位同志逐户走访村民,逐个党员谈话,选定第一个方案---修桥,结束毛家沟村民祖祖辈辈的忧愁。在常委会和办公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精心制定方案、狠抓落实、筹措资金230万元200993永康大桥开工奠基,桥宽 5、长 100余米。

611时许,行政处和省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刚到村口,一些村民、村支书和村主任立马迎上来,“王常委,您们可回来了啊,大家这几天都念叨您呢,咱的桥快修好了,盼您们回来看看呢!”。王希峰同志也很激动,动情地和村民一一打招呼。在桥的施工现场,彩旗飘飘,规范管理标语醒目。大桥主体已基本完工,一排雄壮的桥墩从沟底伸向沟岸平面,施工机器轰鸣,桥面铺设工作准备开始,沟上飞彩虹,两岸将变通途。

王希峰和省直工委的同志听取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施工情况汇报。就大桥安全问题,王希峰与村干部和施工负责人交换了意见,他讲“将来孩子们肯定会在上面玩耍,护栏要想办法改进,尽量人性化,确保孩子和行人的安全;晚上照明设施要尽快和有关部门沟通;一些超重车辆要想办法限制通过”等。最后他又叮嘱村支书和村长:“一定要盯紧抓细抓实,把好质量关,这可是对子孙后代的工程,马虎不得。”在向省直工委的同志汇报时,村支书段栓科称这座桥为“连心桥”,他说“它连起了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毛家沟村百姓的心,连起了行政处党支部和毛家沟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的心,连起了毛家沟村祖祖辈辈分散的亲人们的心,心心相连,团结一致共建和谐新农村。”

 
   两室:创建党员活动室和医疗卫生室

为确保陕西省人大机关帮扶工作成效能够持续;防止村民因病致贫,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利用代表捐资等多方筹资55万元建设村两委办公场所,创建党员活动室;争取省红十字会捐赠5万元,建设起标准的村医疗卫生室。

创建党员活动室,使党村组织正常活动得到保障,党员参政议政能力得到加强;党员活动室同时兼备爱心阅览室功能,各类图书已达3000多册。用毛家沟村委会支书段栓科的话说“毛家村的群众有了中心,党员找到了组织!”

医疗卫生室,桌明几净,药柜和各种仪器一尘不染,医务人员着装整齐干净,俨然一副城市医院标准。卫生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知道,新生婴儿疾病预防达到100%,村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这一切都要感谢省人大领导的关心。

6日下午2时,王希峰、钱浩、淡小林等同志应邀参加了毛家沟村委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会上,受省人大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桂维民委托,王希峰代表桂秘书长将一批珍贵图书捐赠给毛家沟村。王希峰同志详细介绍了每种图书的内容和桂秘书长捐书的重要意义,叮嘱村干部要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学出心得。在学习活动会上,王希峰同志总结了毛家沟村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指出毛家村的支部班子很团结和谐,期望村班子努力培养好接班人,做好村子党建发展的未来;讨论进一步完善扶贫包村干部制度。并庄重承诺,虽然两年帮扶期限已到,但帮扶使命仍未结束,继续推动毛家沟村原定“一村一品”经济项目发展。 
  
   三井:科学谋事 狠抓水源三井建设


    毛家沟村以往群众多发疑难病症,两位帮扶干部带领村干部摸底调查,请专家检验、水质普查,最终确定水源问题。制定三井建设方案,多方协调,从省水利厅落实资金58万,
新打两口深机井(泖泉 佳泉),整修一口原来老机井(缑泉),解决了890名村民的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为保证水源管理安全,实行菜地承包激励方式,率先在全国水利管理上实现了创新。

村主任宋光光回忆以前的情景说,“当时两位干部来说要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大家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后来两位干部争取来打井款,在打井时能和村民同吃、同住。穿上大裤头和村民一起干活,脱了鞋,和村民一样坐在泥地上。村民们不再怀疑了。从两位干部身上真正体现了省人大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的改变,老百姓真正认识到了省上大机关的领导干部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的。”

村民杨爱莲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吃水都是吃坡上的水,地震后,坡上的水也吃不成了,每次要到1公里外的沟里去担水,后来省里来了领导帮我们打了机井,给我们装了自来水,真没想到两位干部会帮我们解决这些大困难。”

           
    
广场花园强势提力村民精神文化新面貌

以优美的环境教育人、陶冶人,给力村民精神文化新面貌。两位帮扶干部抓住优势,抓实抓好抓成效,组织群众硬化路面和道沿,清理门前“三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争取到了省体育局捐赠的价值3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9件,筹集资金55万元,修建了326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15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休闲花园。

大桥还在施工中,一些妇女孩子和老人爬坡过沟,来到健身广场、花园锻炼、休息。一位80多岁、胡子花白的老人拉着王希峰处长的手说,“我活了这一辈子,几十年来村子基本没啥大变化,没有想到您这一来,我们都过上好日子了,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没想到过领导会对我们这样好,我这辈子活得值,要好好活着到咱修的大桥上走走。”

 党建:创新党建 展示机关干部新形象

为促进省级大机关面向基层、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毛家沟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心作用。两位帮扶干部狠抓村党支部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建立健全了16项规章制度,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在省人大机关党组的关心下,创新开展人大行政处党支部与毛家沟村党支部联建,毛家沟村作为省人大机关党组的窗口,站在基层看老百姓都需要什么。

    6日下午的党员活动中,一老党员发言说,“从前的党员干部,也想为村子做事情,可是总私下闹意见,自从两位帮扶干部来了以后,建立各项制度,以省上大机关党员的作风言传身教,我们党员干部开了眼界,现在的村干部思想开阔了,大家都能劲朝一处使,作风彻底改变了。”;   一姓毛的老党员感叹“我党龄30多年了,以前别说省上了就是县上的领导也来的很少,在这次帮扶干部来之后,省人大的杨主任、桂秘书长能亲自来帮助村子出主意谋发展,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感觉大机关领导也能够面向基层了、很亲切很温暖


作者:姚启明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