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社会新闻 > [80后访谈第13期]许多余:我会不断地与自己的灵魂交谈

[80后访谈第13期]许多余:我会不断地与自己的灵魂交谈

2011-01-03 19:03:41 编辑:郭昌泓 来源:贵州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知道许多余的名字已经很久,那是2005年,他的处女集《柔风的诗》出版了,并由著名诗人舒婷作序,当时他还在读大二,在国内文坛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7年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远方》入围中国作家协会“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节
\
 知道许多余的名字已经很久,那是2005年,他的处女集《柔风的诗》出版了,并由著名诗人舒婷作序,当时他还在读大二,在国内文坛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7年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远方》入围中国作家协会“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节”原创小说前十强,得到莫言、白烨、解玺璋等诸多名家的好评,声名鹊起。07年5月份他为当地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孩子组织朋友、同学进行大型募捐活动。在媒体的呼吁下,那个孩子得到了数万元爱心捐款。这应是许多余慈善生涯的开始。

    随后他销声匿迹,写作,并创办民工子女小学,埋头从事慈善事业,一做就是4年!期间,他做过某报社主编,某电视台编导,策划过世界小姐大赛,经历丰富。许多余告诉记者,做了那么多工作,都只是为了他“黄桥小学”。

    采访许多余,记者感触颇多。这位曾被香港《文汇报》称为:“继承了卡夫卡和大江健三郎的魔幻多元风格”的大陆80后作家,总有出其不意的观点和言论,让你感受到新鲜的刺激。他沉稳中透出的韧劲,会让你充满力量。他慈悲为怀的心态,让你不知不觉被他感染。他倾其并不多余的财富,只为让更多贫苦的孩子有一个温暖的童年。他努力“为幸福的影子奔走”,为底层人民的权利而身体力行。他激情洋溢、意志坚定,愿为理想放弃生活。

    若要记者对许多余做个概括性描述,大概是这样:这是一个从大别山深处走出的善良的孩子!他的存在,是80后的骄傲,是中国文学与慈善未来的希望。“让财富到比我更迫切需要它的人那边去”,这必将成为未来有良知的中国人对待财富的某种标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共同富裕的主流价值观,更是一种铮铮铁骨般社会责任和承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希望许多余拥有更多的“财富”。80后之窗访谈第13期,本期联合《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共同采访、发布。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董非、80后之窗李治仪(以下简称记者):2010年就要过去了,你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许多余:今年最大的收获就的通过一些事情找到了“自己”。通过思考我获得了内心的某种自由和张力,同时也收获了一定的“财富”和一些朋友。一些朋友与事情给了我力量,让我看到了未来。

    记者:你看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许多余:几本书的顺利出版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文学理想,同时我觉得凭写作活下去是可能的。我的未来必然是远离尘嚣和城市,安静生活,安静写作,与世隔绝,我身边不会有很多人,我会不断地与自己的灵魂交谈。

    记者:据媒体报道,你用稿费撑起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请谈谈你的黄桥小学。

    许多余:黄桥小学办了四年,四年里我投入了接近60多万,持续解决了大约500多个孩子的就学问题,向社会底层公民发放了大约价值20多万元的生活、学习用品。前不久黄桥小学被拆迁了,通过与合肥庐阳区产业园的不断交涉,最终把这些原本公办学校不愿接收的孩子送进了公办学校,政府承诺小学6年全部免费。粗略估算,我为这100多个孩子总共节省的借读费不低于300万元。

    但是现在学校没有了,若有新的农民工子女想上学怎么办?我现在也想筹资建立新黄桥小学,但这不是一笔小钱,我现在举步维艰。我会积极奔走,倘若最后无果而终,我也问心无愧,这是我的行为艺术作品,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个社会实验。通过与社会底层的广泛接触,我被碰的千疮百孔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能量。

    记者:按说你的收入应该不低了,生活状态如何?

    许多余:我不是一个富人。四年前我负债累累,三年前生活拮据,两年前才基本温饱,今年才买房。经济上稍微宽裕一些。我目前处于十分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必须靠创作来治疗。

    记者:2010年你都出了哪些书?销售怎么样?

    许多余:出了《笔尖的舞蹈》(原名《80后文学史》)、《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两本新书。这两本书偏向于文学史,但首印数和版税都还比较可观,稿费够我吃几年了。销售的话,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我相信至少会有一本能上畅销书榜。另外,有两本书再版。

    记者:你作为80后为数不多的“富豪级”纯文学作家,能透露下自己兼顾文学和市场的“秘密”吗?

    许多余:我能够靠写作生活,纯属偶然,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之前我一直按照自己的意图一意孤行,没有向任何出版商妥协,碰巧有出版商找到我要出版我的作品,一开始印的都很保守,万余册吧,却不料很快都卖掉了,这就让一些出版商对我产生了信心。我以前从来不考虑市场的。所谓“秘密”,可能就是我还在坚持写作吧。

    记者:现在考虑市场吗?

    许多余:现在是市场在考虑我。出版商们都觉得许多余是“潜力股”。哈哈。比如,近来有好几家出版商找到我,要我写他们需要的题材和类型化小说,条件开的都比较丰厚。

    记者:那你准备向他们“妥协”吗?还是坚持自己独特的写作?

    许多余:妥协说不上,但若正好契合了自己的写作方向,那就未尝不可。让文学与商业化结合起来,不是什么坏事,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畅销,因为相对丰厚的物质是写作能够得以持续的基础。比如我现在正在写的拆迁问题系列小说《拆迁办主任》,在《南风》杂志上开始连载的青春情感系列小说《这个世界哭声太多》,儿童文学系列小说《美国》,以及战争题材系列小说《秘密部队》等,大都是出版商和我共同碰撞的结果。

    首先是自己正在着手创作,其次是对该题材感兴趣,再次才考虑赚钱。我要完成手上的这几个系列小说,大约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还不包括我的诗歌、散文写作和学术研究。有时想想,时间真的很紧张!

    记者:你的理想什么?你怎样理解“财富”?

    许多余:过上充分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财富”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一个褒义词,所以你可以拥有它也可以抛弃它。我对待“财富”的态度是,首先我不会花太大的精力去占有财富,因为它在我生命价值体系里所占有的比重远远小于“理想、亲情、爱情和友情”;其次,我必须拥有让我得以顺利生活下去的财富;最后,我会让“财富到比我更迫切需要它的人那边去”。

    记者:2011年又有什么新的打算,事业规划?

    许多余: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写作。集中力量去干一两件事情。说到事业,写作才是我最大的事业,明年要把《拆迁办主任》、《这个世界哭声太多》出版。而我现在迫切需要充裕的时间和放松的状态,否则我必将为此付出代价,并且代价是沉重的,我很清楚这一点。当理想与生活产生矛盾,我宁愿放弃生活,坚持理想。我不是富二代或官二代,没有底气,只有勇气。

    “80后之窗访谈”为80后之窗旗下的访谈栏目,2010年10月正式发起,每周至少一期。主要是就时下一些有关生活、成长、文化发展等问题,采访一些80后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供80后人交流学习、也是让其他年代的朋友近距离走进80后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作者:佚名
关键词:访谈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