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首页 > 城市公益 > 志愿者学院:开创学院模式

志愿者学院:开创学院模式

2010-10-25 20:14:42 编辑:郭昌泓 来源:公益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10月8日,由政府主导兴办的广州志愿者学院挂牌成立。从10月8日至11月6日,学院将开设5门课程,教授志愿精神文化和志愿服务知识技能,计划免费接收1000名学员。
  10月8日,由政府主导兴办的广州志愿者学院挂牌成立。从10月8日至11月6日,学院将开设5门课程,教授志愿精神文化和志愿服务知识技能,计划免费接收1000名学员。

  广州志愿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政府立项和主办投资的方式筹办的志愿者学院。在亚运会即将召开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专门成立志愿者学院?这个学院的成立对于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将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学院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皮钧,以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广州志愿者学院成立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当中的目的和意义。

志愿服务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

  《公益时报》:在亚运会即将召开的大背景下,10月8日,首家由政府出资的广州志愿者学院成立,您如何看待广州志愿者学院的成立?

  皮钧:我们认为这绝对是非常有标志性的、非常进步、带有导向性的事物,广州志愿者学院的成立将会成为公益事业发展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物。

  《公益时报》:广州志愿者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什么?体现在哪里?

  皮钧:一个事物发展会有标志性的事件出现,志愿服务也不例外。广州志愿者学院的成立使得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始转向一个新的台阶,志愿服务由普遍的社会热情转向比较理性的专业的发展阶段,从一般性的社会化的工作转向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共色彩比较浓厚。

  《公益时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成立了志愿者学院?

  皮钧: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的整体功能会有转变。我国改革开放后前三十年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主,而未来三十年将以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这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个人都会看到这一点。

  国际上通行的标尺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我们国家在2000年前后达到这个标准,这个时间以后,志愿服务越来越普遍,在2008年达到巅峰。

  但是实际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从1993年就开始推动志愿服务发展,那个时候就开始打地基了,人们看到的只是在大楼盖起来之后,才发现志愿服务已经遍地开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比如志愿人才的培养,基本工作的准备,否则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志愿服务。如果没有我们打基础,那么在抗震救灾中,不可能有491万志愿者去前方,这个动员力任何组织都做不到的,奥运会我们有170万志愿者,世博会120万志愿者,这个动员力不能空喊,只能靠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

  发展到这一步,政府认为这个事情很好,应该用政府的公共的资源给这个美好的事物加以保障,出资成立学院成为应有之义,因为它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政府努力的方向、人民希望的发展方向完全是一致。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缺一不可

  《公益时报》:广州志愿者学院承担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培训、研究、交流五大功能,那么这些功能会不会和中国志愿者协会的一些功能重复?

  皮钧:不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志愿服务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志愿服务需要各个方面对每个人进行有效的训练。为什么训练,因为一个人受何种思想支配,就有何种行为。

  志愿精神与志愿能力缺一不可,办学校是训练志愿能力,保证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经常出现有志愿热情的志愿者,但是其因为志愿能力不足而受到被服务者的不理解。这说明光有好心是不行的。

  在志愿服务领域,志愿精神志愿能力缺一不可,而志愿能力需要培训,培训需要成本。政府出资必须是这样的,公共资源拿出鼓励。

  《公益时报》:你如何看待广州志愿者学院是由政府出资成立的?

  皮钧:志愿服务领域整体工作的难度不亚于经济生活发展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难度是一样的。现在经济建设领域中有各种理论、各种案例、各种培训班,即便如此,人们都不认为能将经济搞好。志愿服务是一样的,与经济学一样都是科学,如果不以正规的方式出现的话,这项事业很难推动下去的。

  我们既然认为未来三十年,社会建设很重要,那么各种发展措施都要配套。

广州模式完全可以复制

  《公益时报》:广州志愿者学院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具有可复制性的特点?

  皮钧:有可持续性,可以复制。并且鼓励大家复制这种模式。

  虽然广州志愿者学院是在亚运会即将召开这种大背景下成立的,但是其他的省份如果要成立类似的学院,他也会找到一个契机的。

  在全国来看,广东的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的社会发育程度比较高,从我们来看,广东的志愿服务也走在全国的前面,因此产生广州志愿者学院很正常。

  而经济发达、社会发育程度高、志愿服务基础好的省份也会出现类似的东西。

  《公益时报》:成立类似的志愿者学院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皮钧:成立志愿者学院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将来可能走的比较快。广州志愿者学院是单一性质的、功能叠加性的,开设一些基础课程,具有讲座性质,类似短期培训。将来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分工性的学科,比如出现独立的志愿者学科或者跟组织学、经济学、社会学交叉形成新学科,也有可能出现独立的公益学科,研究志愿服务理论,同时能够在实践上中推动,肯定不会是纯学院派的东西,一定是在实践和理论中有个结合点,形式比传统的课程更有社会化色彩。

  《公益时报》:因为亚运会即将召开,广州志愿者学院致力培训亚运会志愿者,我们担心亚运会结束后,广州志愿者学院也会随之消失。

  皮钧:昙花一现不取决于广州志愿者学院自身的努力,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努力。如果大家都不支撑,政府不投入,那么肯定会消亡。如果为了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政府能有效投入,课程逐步完善,市民积极参与,那么它就会成长起来。

  《公益时报》:现在广州志愿者学院免费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培训,但是他们也表示,今后不排除收费培训的行为,您如何看待收费问题?

  皮钧:收费很正常,关键要弄清楚收费的对象是谁,这个收费肯定不是我给你培训技能,你就交费这么简单。在我看来,这样收费应该是以机构的名义为员工培训而付费,比如企业出资为自己的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公益心,出钱培训。

作者:杜志莹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