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疯狂购 世界杯疯狂购 世界杯疯狂购
首页 > 管理通讯 > 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转型的研究

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转型的研究

2010-08-09 22:09:24 作者:刘秀清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成教学院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揭示目前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挖掘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探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 提出现阶段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型,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相应有效的政策建议。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政府的支持,还要靠我们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努力。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起来,关心、关爱每一位农村老人,才能真正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长期稳定、高效有序的发展,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保障体系残缺, 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
我国老年养老保障模式从形式上分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模式。目前农村养老基本上是单一的、分散的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条件也不尽人意,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老年人迫切需要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这种家庭养老模式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养老受到严重冲击。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农村人口特别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加速,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弱化,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不高;另一方面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老年人与其子女、晚辈共同生活的家庭逐年减少。最终导致农村养老保障严重匮乏,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给家庭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第二、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也对家庭养老产生严重的冲击。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出现了“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使得相应的家庭收入减少,赡养的能力降低,最终导致了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已难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负荷。
2.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定时期的养老模式选择和特定时期的经济形态、家庭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中国农村传统的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近几年的经济变化削弱了传统制度的功能,并产生了对新的制度建立的需求。家庭养老的局限性严重的干扰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和稳定,给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带来了负面效应,而我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建设仍呈现滞后状态,暴露出诸多弊端及缺陷,因此积极探索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第一、农村医疗环境较差。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医疗设施不全,医务人员的水平较低,服务理念不强;另外去大医院路程较远,且花费太高,很多老人承担不起。受这些因素影响,很多老年人患病之后得不到有效治疗,贻误了病情。调查显示,616位老年人中,326位选择在私人诊所看病,只有198位选择在村卫生室看病,仅有部分老人选择到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医院看病。
对于农村老人的健康保障,我国政府和社会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农村合作医疗,但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阶段还是存有弊端。首先,某些农村干部工作责任心差,对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细则宣传不到位,导致老人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了解。其次,在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看病后,报销手续繁琐,加之农村老人不熟悉可报销项目,导致报销比例偏低。据调查,53%的老年人不去指定的医院就医,87%的老人从来没有报销过。
第二、有些农村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及时疏导。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年人产生心理失调症状,称为“空巢”综合症。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失眠等。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综合症已经成为威胁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人的思想比较保守,尤其在农村,老人认识不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缺乏心理咨询常识,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就更少。加之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家属往往只注意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忽视老人的精神心理障碍,使老人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治疗。
3.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家庭养老的局限性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严重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完善。
第一、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存在缺陷。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介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一种保险品种,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标准进行筹集,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不好,政府没有对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助,造成农民自己筹集资金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没有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状况看,仍然存在着征收成本过高、制度覆盖面过窄、基金筹集困难等弊端。
第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适应不了社会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又分为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 削弱了土地养老的功能;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且有下滑趋势, 又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着国家重视不够、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从历史变革的进程看,我国的农村养老必然会经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随着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2]。

关键词:我国农村养老
更多

图片新闻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管

中国管理通讯内参部主办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