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疯狂购 世界杯疯狂购 世界杯疯狂购
首页 > 产经新闻 > 抢抓海西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 向经济强市的跨越

抢抓海西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 向经济强市的跨越

2010-07-02 09:16:29 作者:陈昱甫 来源:市长杂志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文化积淀深厚、港澳台侨优势突出。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泉州致力于“创新、创业、创造”,闯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泉州模式”发展路子,培育了51个中国驰名商标、46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件地理标志商标。
\

 

编者按: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文化积淀深厚、港澳台侨优势突出。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泉州致力于“创新、创业、创造”,闯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泉州模式”发展路子,现已初步形成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与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修船造船和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培育了51个中国驰名商标、46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件地理标志商标。

2009年,泉州市继续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七连冠”、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共和国60周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等荣誉。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9元,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和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泉州从经济大市迈向经济强市的要求以及泉州市委“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奋力发展”工作思路,泉州市长李建国告诉记者,泉州要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泉州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奋力在海西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0年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在保持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上,我们要力争更快更好些”。 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产业转型升级,致力构建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制造与创造相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推进产业调整振兴。持续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实施“一揽子计划”,出台落实我市重点产业振兴实施意见;全力抓好128个省级制造业重点项目、100个市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支持民营企业改制重组、分工协作,发挥92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的龙头作用,持续稳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继续推动200家规模以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打造提升石化、装备制造、光电、微波通信、纺织服装、鞋业、工艺陶瓷、石材等一批全国知名产业集群。

  2.奋力深化项目带动。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今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76个,总投资3824亿元。其中,要认真实施245个在建重点项目,实现年度投资380亿元,确保8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65个项目开工。继续全力争取和落实中央增投项目。大力推进福建联合石化炼油和乙烯技改扩建、炼化一体化(二期)、中化炼油、泉州船厂修造船等135个工业项目,中国石材城(三期)等58个服务业项目建设。狠抓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福建省印刷产业(晋江)基地等产业园区项目落实。加快推进石狮鸿山热电厂等15个能源项目。

  3.强力推动自主创新。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3.66亿元,增长13.3%;成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公司。着力抓好“光机电”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积极申报国家、省重大专项,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福建(永春)生物医药、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分园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计划。争取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0家。推动品牌创建、品牌运营、品牌提升。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

  4.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支持发展使用新能源,抓好风电、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加强171家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管理,抓好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4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21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进泉港石化基地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减排工作,关停整顿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严把节能减排市场准入门槛,探索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5.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海西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抓好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石湖港石材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泉州软件园。出台落实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抓好一批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项目。规划建设泉州品牌产品大型专业商场和城东、东海、江南片区全业态商贸服务中心,加快浦西城市综合体建设。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

  二.强化“三农”基础地位,致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发展、强基增后劲”,逐步形成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以惠农强农政策为导向。加大市、县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市本级安排支农资金2.77亿元。全面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市财政继续捆绑资金2000万元,扶持2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抓好6类14种特色农产品生产,培育20家农业产业化金牌企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50万亩。抓好新型“三农”服务体系试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好第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拓展闽台(南安)农产品市场功能,加快海峡两岸(安溪)茶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德(化)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及江滨路续建、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新旧金鸡闸间南岸防洪堤等工程建设,深化西溪流域蓄水工程规划。做好水资源动态管理试点和供配水调度,完成山美灌区北高干渠节水改造(二期)工程。有序推进农村危旧房和石结构房屋改造。完成“造福工程” 搬迁6000人任务。扶持安永德部分贫困山区和老少边岛发展。

  4.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力争完成10个以上乡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编制一批镇村建设规划或整治规划,培育一批省、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村镇住宅建设试点小区。研究制定盘活、置换小城镇建设用地及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农村居住房统一规划建设的方式。放宽城镇户籍限制。

  三.强化港口龙头作用,致力构建海西东出西进综合通道。大力推进以港口为取向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

  1.进一步做大做强港口。加大港口投入,争取东港、泰山、富源等石化码头储运工程投产,石湖5#-6#、肖厝5#-10#深水泊位和秀涂人工岛开工建设。加快构建泉州港物流信息中心,做好晋江铁路货运站“无水港”规划建设。鼓励航运企业开辟国内外航班航线,争取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300万吨、集装箱135万标箱。进一步加强泉金客运航线配套建设,加强与台湾港航企业合作。办好第六届“中国航海日”活动。

  2.进一步完善优化路网。加快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泉州段和环城高速公路晋江至石狮段、泉州湾跨海大桥等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泉州段建成通车,争取环城高速公路南安至石井段、莆永高速公路泉州段等项目开工。大力推进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建设,做好长泉铁路泉州段、秀涂港区铁路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3.进一步拓展空中通道。认真实施泉州晋江机场改建项目,力争实现旅客吞吐量175万人次。基本完成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验收前的准备工作,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泉州晋江机场快速通道。

  四.强化集聚辐射功能,致力构建海西创业型宜居城市。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环泉州湾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支撑力、辐射力、亲和力和吸引力。

  1.凸显规划引领。抓紧完成《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批工作。重点做好环泉州湾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区域修建性详规、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及各功能区实施规划。加强跨行政区域规划的衔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前期工作。

  2.凸显宜居品位。加快推进东海、城东、江南、北峰、洛秀及晋江下游两岸等区域开发,做好泉州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前大道、站前大桥及滨江北路改造、东海隧道等重要路网建设;统筹实施古城利用改造保护复兴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总部经济聚集区规划建设。继续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议案决议,完成“十一五”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大力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将“两江”流域上下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提高到每年3000万元。强化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抓好中心市区公园、公共绿地、停车场及各类场馆规划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新亮点,凸显城市天际线。

  3.凸显人才支撑。进一步整合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建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深化泉台人才合作交流。组织实施“112专家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规范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加强本地传统技艺传承人才和非公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加强人才服务。

  4.凸显长效管理。要深化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落实公交优先和农村客运优惠政策措施。完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建立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重视社区建设,开展创业型宜居社区等试点工作。

  五.强化改革开放优势,致力构建海西先行先试重要区域。以深化泉台合作挖掘潜力,以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扩大开放集聚合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对台合作交流中走前列。

  1.在体制创新上先行先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企、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通基础设施等投融资平台组建。成立市政府金融协调服务办公室,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做好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鼓励港澳台及国外金融机构来泉设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2.在泉台合作上先行先试。全力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获批和开发。建好用好泉港台湾石化专区等载体,主动承接台湾电子、光电、机械、石化等产业转移。积极申报国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点工程”。着力打造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配送中心和农产品采购订货中心。

  3.在招商选资上先行先试。采取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在引进跨国公司、大型国企民企、泉籍企业家回归创业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参加“9·8”、“6·18”等活动,适时在北京举办央企招商会。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继续深化泉州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

  4.在拓展市场上先行先试。深度开拓东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认真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注册。支持企业“走出去”,争取设立中东石材贸易中心。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展会,做大做强和规划建设好各类专业市场。鼓励国内外采购商和有影响力的零售商来泉设点。

  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致力构建惠民利民的和谐泉州。切实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努力增强保障民生的普惠性。

  1.着力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争取所有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有效利用、整合中心市区现有教育资源,支持市区学校扩容增量,加快泉州五中城东校区、一中东海校区建设,规划建设七中江南新校区。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快福建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市中医院新门诊大楼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完善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2.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25万人。建立欠薪预警和欠薪保障金制度。完善“五险统征”机制。加快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推进城乡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和居家养老试点。

  3.着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弘扬“五南”、郑成功、妈祖等特色文化,办好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推动“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4.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控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

着力提高双拥工作水平。深化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各种拥军优属政策,妥善做好退伍、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优抚安置工作。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我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紧紧抓着海西机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只争朝夕,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计划的预期目标,推动大泉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海西机遇方式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网站地图

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

国资委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